健康教育知識小課堂
發布時間:2024-07-14洛陽順勢藥業有限公司點擊:1814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1. 自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不吸煙、不酗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增強健康意識,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養成健康行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責任人。
2. 合理膳食,食物多樣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均衡營養的膳食。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建議平均每人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3. 清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
應當培養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克。過多攝入添加糖可增加齲齒和超重肥胖的風險,推薦每人每天攝入添加糖不超過50克,***好控制在25克以下。
4. 不吃病死禽畜,發現病死禽畜要及時報告
許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如鼠疫、狂犬病、高致病性高流感等。預防動物源性疾病傳播,應做到∶接觸禽畜后要洗手;盡量不與病畜、病禽接觸;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加工、不食用未經衛生檢疫合格的禽畜肉;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水產品;不食用野生動物。發現病死禽畜要及時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5. 生熟食品要分開,肉類煮熟煮透后再吃
在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生、熟食品要分開。切過生食品的刀不能直接切熟食品,盛放過生食品的容器不能直接盛放熟食品,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冰箱保存食物時,也要注意生熟分開,熟食品要加蓋儲存。
肉類、蛋類、水產品要煮熟煮透再吃,剩飯菜應重新徹底加熱再吃。碗筷等餐具應定期煮沸消毒。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蟲卵、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
6. 不食用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指所有非經人工飼養而生活于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近年來,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很多都與野生動物有關。這些新出現的傳染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許多野生動物帶有多種病原微生物,人如果與之接觸,就可能感染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都是在與野生動物的接觸過程中傳播到人類。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內容包括∶嚴格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如有違反,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加重處罰。
7. 堅持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適量運動、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運動應適度量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健康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3~5天。盡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動則有益,貴在堅持。
健康體重是指長期保持體重適宜的健康狀態。目前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BMI=體重(千克,kg)/身高?2;(米?2;,m?2;)。
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體重過低一般反映能量攝入相對不足,易導致營養不良等。體重過高反映能量攝入相對過多或活動不足,易導致超重和肥胖,可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結腸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是維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應該合理控制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體重。
8. 及早戒煙,越早越好
吸煙可導致多種癌癥、冠心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松等疾病。“低焦油卷煙”“中草藥卷煙”不能降低吸煙帶來的危害。
人們應做到不吸煙,吸煙者應盡早戒煙。必要時可以尋求戒煙熱線或者戒煙門診等***幫助。
9. 遠離二手煙
二手煙,亦稱被動吸煙、環境煙草煙霧,是指由卷煙或其他煙草產品燃燒端釋放出的及由吸煙者呼出的煙草煙霧所形成的混合煙霧。二手煙暴露可導致肺癌等惡性腫瘤、冠心病、腦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人們應當遠離二手煙。吸煙者不應在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吸煙,應保護不吸煙者免受二手煙危害。
10. 少飲酒,不酗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幾乎不含有營養成分。長期過量飲酒,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損傷,嚴重危害健康。
建議不飲酒或少飲酒,如飲酒需適量,不醉酒、不酗酒。成人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期女性不飲酒。
11. 重視心理健康,保持平和心態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能夠恰當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和事,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包括家庭成員、朋友、同事等),情緒穩定,行為有目的性、有自律性,能夠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能夠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
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現有∶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肯定自己的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培養自尊、自愛、自重、自信的品格;不斷學習社會生活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技巧,提高應對社會環境的能力;在社會交往中,保持樂觀、愉快、積極的情緒,融入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從社會活動中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時,采取努力、拼搏、向上的態度,保持平和積極的心態;產生消極、憂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時,能夠自我調節或尋求社會支持。
12. 及時調節負面情緒,積極樂觀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調節自身情緒和行為,向他人傾訴、尋求情感交流,撥打***心理援助熱線以及到精神心理衛生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心理門診尋求***人員幫助等方法解決或應對。采取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調適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
13. 生活規律,勞逸結合
任何生命活動都有其內在節律性。生活規律對健康十分重要,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飲食、睡眠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要注意勞逸結合,培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愛好。順應四時,起居有常。
睡眠時間存在個體差異,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時,兒童、青少年需要更多睡眠,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長期睡眠時間不足有害身心健康。
14. 看病網上預約,減少醫院滯留時間
看病就醫應遵從分級診療,避免盲目去大醫院就診。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急危重癥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
看病網上預約可減少等待排隊時間,減少人員聚集和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醫生,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就診;有利于使醫院的門診流量更合理,資源配置更科學;有利于降低醫院管理成本,改善就醫環境等。
15. 定期體檢,及時就醫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和疾病。根據體檢結果,有針對性地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遠離健康危險因素。常見的體檢項目包括一般狀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健康狀況的人,體檢的內容也會不同,可咨詢醫生。有家族史、疾病史者,應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